雅安代表团举行第五、六次会议
只可惜,這樣的國際合作模式,他還沒看到。
在1890年代之前,美國市場上的香蕉其實不只黃色這一種「天然」顏色。聯合水果公司(United Fruit)和其他水果公司在拉丁美洲種植園中種的香蕉,只剩下大米七香蕉這個品種,其他品種都被放棄了。
從1890年代開始,隨著香蕉的進口量增加,零售價格便逐漸下降。雖然市場上仍有一些零星的紅色品種香蕉,價格卻比較高:黃色香蕉的批發價約為每串1.5美元至2美元,紅色香蕉則通常是每串2美元至3美元。完全成熟階段的香蕉吃起來是「最美味」的。1904年,《科學人》(Scientific American)刊登的一篇文章甚至把香蕉稱為「窮人的水果」。隨著香蕉越來越受歡迎,美國消費者開始認為品質優良的成熟香蕉都應該是黃色的。
標準水果與汽船公司(Standard Fruitand Steamship Company,1960年代被「都樂食品公司」〔DoleFood Company〕的前身「城堡庫克公司」〔Castle&Cooke〕收購)在20世紀中葉開始分發彩色海報給雜貨商,海報上面是香蕉在不同成熟階段時會是什麼顏色。水果物流公司和合作社也會為批發商和零售商提供「顏色教育」。縮小戲水範圍,就不會發生溺水了嗎? 在意外發生的隔天,第二起意外事故的友人陶姓男子曾跟市長訴說,他的朋友是從沙灘中間較淺的地方下水,最後是在面海右側較深的水域被發現,可見這個水域是非常危險。
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退一萬步來說,即便一個禮拜前有救生員的時候也會出意外,是不是代表這些發生意外的人連基本的自救能力都沒有,所以即便現場有救生員也無法撐到對方來救自己? 台灣推廣學游泳這麼多年了,依然大部分的人只會在游泳池游泳,只要到了開放水域,馬上變得跟旱鴨子沒有兩樣。政府應當要做的事,並不是去把民眾當成眷養的羊,要你乖乖地負責吃草而已。事後又聽說這裡有離岸流,水性很好的人也差點游不回來。
延伸閱讀 為什麼每年都有「游泳健將」溺水?無論玩不玩水,在台灣你就該懂水 【圖表】四張圖看台灣那些戲水地點最常發生溺水事故 《跟著救生員學水中自救》:不懂得判斷「離岸流」的戲水遊客會不知不覺被拉向外海,進而發生意外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因為學會判斷環境安全,是戲水民眾自己應該要學會的戲水常識。
而此次的研討開放措施,也引起許多民眾的討論。而水深真的危險嗎?還是只是因為民眾不善泳技,所以危險? 適當的管理措施能夠幫助地方的發展,但現行台灣政府的管理方式只是在浪費公帑,徒增社會成本、造成人力資源浪費,並且只做亡羊補牢、沒有任何長遠意義的方式。離岸流只會讓你「離岸」,並不會讓你「溺水」。任何一個沙灘都可能會有離岸流,政府也不可能每個沙灘都派駐人力管制,也不應該管制。
政府與媒體是限制水域發展的元凶 如今大武崙沙灘已於8/21重新開放,但戲水時間受到了限制、限水範圍也受到了限制,甚至連隔壁沒有任何意外發生的潮境公園都一起受到限制。因為正常海域警戒線是用錨插在沙中,如果需要移動必須等水比較淺的時候才有可能拔出來。所以應當在第一次出事後縮小戲水水域,就可以避免之後的意外發生。然後出事了怪政府、怪救生員、怪海邊可怕,但就是不會檢討自己。
不然民眾永遠不會理解環境為什麼危險,不會瞭解怎樣的狀況適合什麼樣的水上活動。像是禁止下水、規定遊憩時間與範圍、甚至像是這次的違規罰緩。
文:張景泓(多年救生員經歷,目前專注研究國外游泳教育,致力於推廣水域安全觀念、水中自救技巧教學,「像一條魚LikeAFish」創辦人) 8月12日基隆大武崙沙灘一天發生3起溺水事故3人死亡,就在事故發生的隔天,基隆市長謝國樑就宣布大武崙沙灘即刻關閉一周,就連隔壁的潮境公園也一同關閉。不知情的民眾,永遠都是會覺得海邊很危險、溪邊很危險,到了現場發現一根「水深危險、禁止下水」的告示牌。
學會最基本的防溺自救技巧,才是能幫助你撐到有救生員來救你的方法。如果不能理解自己的能力所對應到的戲水風險,那增加多少人力看管都沒有用。現場海域警戒線已從高潮線起算90公尺處拉近至55公尺處,並在警戒線旁海域增加救生艇。而是應該提供富有教育意義的知識,幫助人民學會如何保護好自己的安全、認識環境資訊、又或是提供技能上面的學習課程,這些都會比一張「危險水域」告示更實際。而原本現場的救生員本屬志工性質,請問增加人力配置政府有給予津貼或工作薪資嗎?依法開罰的權力又有何依據呢? 救生員的工作,是為了在你發生意外的時候可以救你。大武崙沙灘配合水上救生執勤時間,平日中午12時起、假日上午10時起開放,無論平日或假日開放時間都是到晚間6時,而潮境公園保育區水域則於上午7時開放到晚間6時。
只要有意外發生,新聞的標題總是非常的令人不解,像是「奪命離岸流」、「恐怖沙灘陡降型海岸」、「致命暗流漩渦」等等,似乎深怕不講的可怕一點,就會有更多人去導致意外發生。但下水前的環境安全判斷,這是民眾自己要做的功課。
會讓你溺水的原因是因為你不會在踩不到底的地方游泳,然後又不懂得判斷自己的能力可以到多深的地方戲水,這才是真正造成你溺水的原因3. 功能助劑比例拿捏錯誤,便成為庫存布,例如撥水助劑。
此外,布廠在研發新布種時,為確保生產穩定性,一次會打樣很多種試樣布,而不符合研發需求的布料,便成為庫存布。交貨時,客戶會退回不符合需求的布料,如果布廠因此需重新啟動機器、調染劑等等,將會增加成本,也不能保證製出的布料與原先那一批完全相同。
這些用不到的布料往往束之高閣,難以重見天日。文:相柔竹(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學生) 台灣每年有上萬公噸的「庫存布」。1. 染整製程中顏料比例造成染出來顏色有所差異,客戶對色不合格。如果在生產這些產品時,撥水助劑的比例使用不當,可能會導致產品的防水性能不足或過度,從而影響產品的品質和效能,造成庫存貨品的情況。
紡織業亦非常耗水,根據《國家地理》的報導,光是生產一件T恤所需的棉花就要2700公升。然而布料會因為放置太久、潮濕而滋生黴菌或是蟲蛀等原因無法使用,最終只能燒毀。
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製程失誤 製程失誤是另一個導致庫存布的管道,可能有以下三種情況。
儘管紡織業使用大量水與能源,並且被視為高污染產業,全世界每天仍然產生無數布料。更糟糕的是,一些布料竟然淪為庫存布,最終難逃焚燒的命運。
在面對台灣紡織業庫存布問題時,我們不能置之不理,而應該積極找尋解決方案,充分運用每匹庫存布,不再成為廢棄的資源。撥水助劑是一種常見的功能助劑,它通常用於製造衣物、帆布、帳篷等產品,使這些材料具有防水性,能夠抵擋水分的滲透。Photo Credit: 相柔竹 讓每批庫存布都算數 紡織業造成的污染十分嚴重,世界銀行的一則報告指出,全世界20%的工業水污染皆來自於紡織品生產。對於布廠來說,庫存布是一大禍患,因為覺得可惜,不願賤賣或燒毀,於是日漸累積囤積在倉庫中的庫存布使布廠越來越無法負荷。
2. 紗線設定會導致紋路、彈性、垂墜等不符合消費者需求,便成為庫存布。本文經環境資訊中心授權刊登,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:紡織業房間裡的大象 每年遽增一萬噸的「庫存布」是什麼? 延伸閱讀 【專訪】服裝設計師周裕穎:「永續時尚」的綠色革命,衣物升級再造就像操刀分子料理 台灣紡織業從旭日到黃昏,能否走到明天的黎明?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
如果我們現在不開始行動,那麼實踐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指標的第六個目標——即確保所有人都能獲得水和衛生設施,將會遙遙無期。最後沒有成功交貨出去的布料,便成為庫存布。
例如,訂單為一萬公斤,會生產一萬700公斤。這需要政府、業界和社會各界攜手合作,讓每匹庫存布都發揮其價值,走向更環保、永續的未來。